2024年03月29号 星期五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刘尚希:征税的边界
2019-06-09 13:23:45
税收是国家作为社会共同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为国家的一项核心权力,征税权是有边界的,无节制的征税权都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作为一项权力,征税的边界是财政政治学、财政社会学中探讨的问题,是关于权力与权利关系的界定。李炜光教授曾在他的著作《权力的边界:税、革命与改革》一书中对此做了深入探讨。对于这种征税权边界的讨论,尽管十分重要,但不是本文的任务。在这里,征税的边界是指对什么样的社会主体应该征税或不应该征税。这对税收制度改革、税收政策制定和税收征管的完善,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事关税制合理性、政策合意性和征管确定性。一国家征税,最终都会落到一个个具体的纳税人身上。征税的边界,最终体现在纳税人的界定上。这里所说的纳税人不是网络媒体所说的包括购物在内的税收负担人,而是缴税义务人,是一个法律概念,是在税法和税收条例中明确规定的纳税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纳税人的范围是不同的,意味着征税的边界是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在自然经济社会,主要产业是农业,工商业只是补充,国家税收多数体现为实物,如粮食、布匹等,纳税人主要是农户。以农户为基础的纳税人制度是农业社会税收制度的基本特征,在我国一直延续到2006年农业税废除为止,仅仅在集体化时期农户不缴纳农业税。新中国建立以来,首次对个人所得征税的法律出现在1980年,实际主要是针对外籍人员和港澳同胞。随着改革开放,放开搞活,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为调节收入分配,于是在1986年出台了两个暂行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暂行条例、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直到1993年个税改革时废止,针对个人所得征税的法律实现了统一,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成为全民的义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征税的边界总体看是在扩展的。这与“瓦格纳法则”所描述的国家财政规模扩张趋势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在工业社会,国家的税收基础从农业转到了工商业。而工商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公司等法人组织日渐成为工商业活动的主体,法人也就成为重要的纳税义务人。故而在现代社会,纳税人分为两大类:自然人、法人。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和法人合伙企业,都可归结为这两类纳税人。在我国当前的所有税种中,涉及到的纳税人就是这两类。从世界各国来看,也是如此。在发达国家,自然人纳税人已经成为纳税人主体。个人所得税成为发达国家的主体税种,也就证明了这一点。单纯从这两大类纳税人来看,征税的边界似乎是很清楚的。但自然人纳税人与法人纳税人的具体界定则非常复杂,不同的界定反映出不同的税制结构和税收政策导向,也反映出税制和政策内在的价值取向。二从法律来看,自然人纳税人是指具有权利主体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财产权利、承担义务并能在法院和仲裁机关起诉、应诉的个人。不论成年人或未成年人,本国人或外国人,均属自然人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不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只要产生应税所得,就有纳税义务。至于是以个体为单位,还是以家庭为单位来缴税,是缴税方式问题,不改变纳税人的性质。这与户籍、国籍也没有关系,都是现行税法规定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本国人在国外、外国人在中国只要产生应税所得,就有缴税义务。这方面的详细规定在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都可找到。而法人纳税人,是指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独立支配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并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在我国,一切有独立预算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各种有独立经费的社会团体,各种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等都是法人。法人有依照国家税法纳税的义务,都可以成为纳税人。其中,企业是最主要的纳税人。这里所说的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并实行独立核算的法人经济组织,可以是工厂、商店和公司。合伙企业,也是经济组织,经营形式上像法人,但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则不是法人。 从纳税人的角度来观察,不同的征税对象都是对应不同的纳税人,因而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可分为两类:劳动所得、资本(财产)所得,对应的是劳动者和资本(财产)所有者。从现行税法规定来看,劳动所得实行累进税率,资本所得实行比例税率,这也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在现实中,自然人纳税人可能兼具劳动所得纳税人和资本所得纳税人于一身,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劳动所得是主要的,而对一少部分人来说,资本所得是主要的。而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所产生的税收负担却是不同的,其背后反映出市场经济社会的税收价值观。如消费税的税目,实质上对应着不同的纳税人。奢侈品消费税对应的是高收入纳税人,而燃油消费税对应的是有车族。资源税、环保税、房地产税等其他税种也是如此。这些税种扩大征收范围,也就意味着征税的边界在扩大。征税边界扩大的动力是什么?政府需要更多的收入?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抑制某种行为?这需要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来分析。三税收具有公共性,是为社会共同体而存在的,有两个基本功能:收入功能和调节功能,后者是通过前者派生出来的。征税的边界与这两个功能有内在的关联,征税边界的变化与这两个功能的变化通常是一致的。当收入功能和调节功能都在强化的时候,征税边界就会迅速扩大。复合税制的产生,与此联系在一起。要支撑政府履行更多的公共职能,同时,针对分配差距、生态环保、资源节约、气候改变、健康保护等问题也需要运用税收手段时,征税的边界就会快速扩大。这背后深层的问题是,社会共同体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公共风险和潜在危机。从这一点来看,征税边界的移动变化趋势,都是公共风险在隐蔽地发挥作用的结果。但这种隐蔽的力量常常难以察觉,更直观地表现为公共权力的作用使然。而公共权力的使用者也误以为征税边界是由权力杖来划定的,使得征税的依据常常失去正当性而遭到民众的反对。 征税边界通常在三个层面变化: 一是在税制层面。在这个层面的征税边界通常具有稳定性,其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纳税人向自然人的扩展,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这其中既有税源的变化,也有社会认识的变化。此外,税收制度在税收法定原则的制约下,也难以朝令夕改。修法,是一个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不是想变就可以变的。传统理论的制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税收理论被经济学绑架的情况下,经济人假设也往往转化对纳税人的假设,并渗透到税制构建和税收政策的制定之中。而纳税人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既可能是经济人,也可能是社会人。如果把社会人假设置入到税制构建之中,税制改革可能就会呈现新的思路。 二是在税收政策层面。这在税收工具化的时代,征税边界的变化是频繁的,表现为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的具体纳税人而言,税收政策意味着税负的轻重变化。这与经济形势、政府行为方式往往紧密相连。这在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中是运用最广泛的,通过各种变相或隐蔽的方式,悄悄改变征税边界。税收优惠政策的滥用,会扭曲税制,也会扭曲市场机制,导致不公平竞争和资源错配。 三是在税收征管层面。税法、税收政策的执行是通过征管来实现的。即使通过税法、税收政策已经确定的征税边界,也并不具有现实的确定性,在征管过程中需要再次确定。不言而喻,再次确定的过程往往偏离原有的征税边界。更何况,税收和税收政策很难细化到直接操作的程度,具体的征税边界往往由征管人员来确认,这就是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可避免的自由裁量权,往往会改变征税的边界。 征税边界在上述三个层面的变化具有不同性质,在税制层面的变化是趋势性的,反映出税制结构的变迁,在政策层面的变化是波动性的,不直接反映趋势,但其中也可能蕴涵着某种趋势性的要求。而在征管层面的变化,具有职业判断的性质,需要通过征管程序的法制化来加以约束。
来源: zhtax.cn    作者:刘尚希
最新公告
会员中心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工商总局 山东国家税务局 青岛国家税务局 中国财政部 青岛市工商局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
中国外交部 青岛国际经济信息网 四方区劳动代理中心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 中国产业报协会 中国税务杂志社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广告业务 会员服务忘记密码 投诉建议

Copyright  中惠涉税鉴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惠咨询集团  本站资料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咨询电话:0532-85628680   专用邮箱:goodqdzh8@163.com
备案序号:鲁ICP备18051875号  鲁公网安备37020302370978号 浏览